浏览人次: 11415

学院特色


  国立阳明交通大学客家文化学院经教育部核准于 2004 年 3 月 5 日成立,至今除了国际客家研究中心外,设有人文社会学系暨族群与文化硕士班、客家社会与文化硕士在职专班、传播与科技学系暨硕士班、客家文化学院博士班。积极在人文与社会、传播与科技的基础上,建立客家知识体系,并以国际客家研究中心整合学院与社区,联系客家社群的资源,走入客家族群的生活世界。

  本院对于大学部的教学思考重点,在结合客家文化与社会的专业课程与基础的人文社会科学知识,同时亦着重文化产业、传播科技相关的实务训练。课程的特点在于着重培养学生具有跨学科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训练,并透过客家族群社会文化专题的理解,以训练学生兼具学术与实务对话的能力。人文社会学系、传播与科技学系,在相关领域中均具有高度的竞争优势。研究所方面,共有客家社会与文化硕士在职专班,人文社会学系族群与文化硕士班,传播与科技系硕士班,客家文化学院博士班。


■ 位置与建筑

  本院座落于离新竹高铁站附近的客家民俗公园,是一个走进社会、结合社区的研究机构,学院成立于台湾积极建立多元族群文化社会理念的年代。2010 年客家文化学院主体建筑落成启用,由着名建筑师谢英俊先生设计,结合中国闽西客家圆楼建筑与粤东围龙屋建筑意象,外表先看到的是圆楼的意象,在圆楼北面两侧另有半圆则代表着围龙屋的意象。主体建筑内设有先进的虚拟摄影棚、网络电台、民意调查实验室、多媒体教室、文化产业专业教室及国际会议厅。三楼设有客家特色典藏的图书室,所有研究生包括在职进修的研究生都有足够的研究空间。    


■ 研究中心与推广教育

  本院设有一个研究中心与一个客家文化专班,执行研究与教育推广事务。
 
「客家社会与文化硕士在职专班」为本院最具客家味的研究所。其学术目标与出身颇具特色,客家文化学院就其名称系以客家文化为主要的研究与经营对象,承载着国家社会的期待。学院为此而争取教育部提供人事编制,设立专班,招收有志于从事客家社会与文化研究之学生。专班由本院人文社会学系及传播与科技系师资,开设多元课程与论文指导研究,起初学生以中小学教育人员为主,近来已扩大招收公务人员、民间非营利组织工作人员及公司行号人士前来进修。
研究中心与推广教育